"农民会所"办婚宴 乡土气息依旧浓
推着小车上菜的不是挂着职业化微笑的处事员,而是本地纯朴的农家大嫂;端上桌的消脂針, 是本地厨师烧的正宗本帮菜,“老八样”样样不少;婚宴照旧办二三顿,亲友欢聚一堂,小孩在席间穿来穿去。新农村新气過敏性鼻炎中醫,象,昨天,在闵行区浦江镇,记者看到,“农民会所”给婚礼找降血壓藥,回农家的感觉。开办会所沿袭风俗
在浦江镇,过去农家婚礼非常强烈热闹。一户人家办喜事,亲戚邻居都来帮忙。因为房子大,婚宴就摆在家里,少则十几桌,多则几十桌。家里摆不下,借邻居的房子摆。连摆三天,好不强烈热闹。随着老宅拆迁,大量村民搬进了安置小区,和城里人一样,住上了楼房。家里没法摆酒席了。上酒店,代价太贵,空气不习惯。
在农村,婚礼不单是一场仪式,更是亲友会议沟通、互换豪情的机会。2005年以来,浦江镇大拆迁大发展,老百姓需要场所操办婚事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人大代表提出提案后,镇党委、政府很重视,决定开办农民会所,便当居民操办婚丧喜宴,沿袭农村的习惯风俗。2007年底开出第一个会所——江晨会所。2011年10月1日又开办了鲁汇会所。
操办婚宴亲友上阵
昨天中午,两户人家在江晨会所办婚事。新郎杨城从莘庄赶来迎娶新娘蔡晓倩。中午女方家是“主办方”。为了蔡晓倩的婚礼,蔡家专门“创建”了二十来人的“会务组”。分发喜糖、分装回礼、接待领座,各有分工。一大早,亲友们就忙开了。蔡晓倩的堂姐蔡慧说,其实前一天就“入驻”会所了。前一个晚上忙到很晚才走,当天上午8时就来了。
此外一个婚礼的主角莫利锋一家原本住三友村,拆迁后搬进了滨浦新苑的电梯房。莫利锋的姐姐说,老房子有300平方米,家里办个二三十桌没问长期藥,题。拆迁后换成三套房子。莫利锋一家现在住的是三房两厅,家里摆酒席已不可能,和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把酒席安排在会所。上午十点多,新郎莫利锋坐着婚车,去周浦接新娘子。中午家里的亲友在江晨会所开了十桌,算是“前奏”。把新娘子接到家后,晚上才是正餐,再开十九桌。
场地免费经济实惠
在会所办喜事,实惠是一致的评价。因为场地是政府供应的,居民可以自带厨师,只需支出水电煤气费和租用圆台面、餐具的费用。会所负责人王建荣说,现在会所专门配备了厨师和帮手。厨师有上岗证,帮手有健康证。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一条龙”处事,把pk10,酒席包给会所操办。私家調查,“从600元一桌到2000多元一桌,随你选。办五六桌还是五六十桌,也随你。”王建荣说,在会所3000元一桌已“碰顶”了,能吃上澳洲大龙虾,“这个价格到酒店怎么可能?”
4年多来,已有350多对新人在江晨会所办婚宴。最忙的一天,7对新人在这里办喜事。2000多平方米的大厅,摆满圆台面。今年的婚宴已安排到年底,“好日子老早被抢光了。”王建荣说。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