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商旅服務論壇

標題: 600年的岁月沉淀!台北故宫馆藏永乐瓷器鉴赏(高清细图) [打印本頁]

作者: admin    時間: 2019-7-7 17:21
標題: 600年的岁月沉淀!台北故宫馆藏永乐瓷器鉴赏(高清细图)
“洁素莹然,甚适于心”是永乐天子对本身心爱磁器的表彰。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1403-1424),是明朝第三位天子。在他当政的二十二年时代,文治武功兼备,如修建紫禁城、差遣舰队交通南洋、编纂永乐大典﹑建造大量官方用器等,建树极多。此中,这些合于永乐天子情意的磁器,颠末了六百年的岁月,保存至今,不但展示永乐时代磁器的工艺成绩,同时是多方文化交往的具方式证。

永乐天子的磁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甜白、青花及红釉磁器。甜白釉色创烧于永乐,安静优雅,创始白瓷新面孔。青花磁器的造型丰硕多变,有很多文化交换下发生的新器形。红釉磁器光莹艳丽,同样成为后世追仿的工具。执政廷的要乞降监视下,磁器先由内府「决计样制」,才发给窑厂照样建造。官用作品器型规整、釉色纯洁、纹饰合于规范的征象在此时起头创建。分歧尺度的作品常常被决心击碎,遮蔽起来,烧成的磁器则作为国度礼节或宫庭平常之用,或成为赏赉交际邦国的礼品。

明永乐甜白釉门生碗

内府烧造

明朝晚期的文人在评论辩论明初官方用瓷时,曾提到“永乐、宣德年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当时以騌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这段话清晰地总结了永乐时代磁器的性子、面孔及特点。这些在景德镇烧造的“内府”铭梅瓶、爵、爵盘和带有龙凤纹的磁器,阐明永乐磁器为官方所製作、利用的性子。

明永乐青花花草纹镂空花

贵重且带有“永乐年制”篆款的红釉磁器,光素皎洁或带有暗花的甜白磁器和之外来钴料“苏麻离青”绘制的青花磁器,是永乐时代最受瞩目标三种磁器。它们与纯淨的色彩釉磁器及一样带有官方样式的龙泉窑青瓷,配合展示出永乐天子磁器独有的样貌及气概。

明永乐青花波澜龙纹爵杯、爵托盘

通高8.1公分 盘高3.4公分 底径15.8公分

青花爵杯搭配山形托盘首见于明朝永乐时代。爵杯仿青铜爵器形,前有椭圆流,后带尖形尾,摆布有双柱立于口沿,器腹下承三足。托盘折沿、平底,底有四如意形足,盘中心崛起一座三山形支柱,三山之间略凹并有三孔隙,供瓷爵的腹部及三足歇放,以是也称「歇爵山盘」。

瓷爵外壁双侧各画一条五爪云龙,其下画海水江崖纹,三足各饰如意云纹及双线,器底有涩胎一圈,中心施釉并画莲花一朵,器内纯白无纹饰。盘中间除三山形突出外,附近绘饰双龙纹和海水波澜纹,口唇上画勾云卷草纹、盘外画折枝番莲花二层,四足各有如意云及番莲一朵,盘底中间露出致密皎洁胎体。不异的爵杯和托盘组合在景德镇卖力烧造宫庭用器的珠山遗迹曾有出土。

一、鲜红为宝

明永乐霁红暗龙纹门生碗

高10.6公分 口径15.9公分 底径4公分

永乐时代起头,景德镇可以烧造出釉色纯洁的红釉磁器。这两件红釉门生碗的口部外侈、深壁、高圈足。全器施红釉,釉汁莹厚,器色艳丽,圈足着地处露胎。器内壁锥拱双龙戏珠纹,外壁朴实无纹饰。碗心有「永乐年制」双行四字篆书款,外加花边。

二、甜白为常

明永乐 甜白三系竹节把壶

高11.0公分 口径4.0公分 足径12.8公分

单把壶的壶身呈半球形,小口、短直颈、圆肩、器腹略内敛、平底、浅凹足。器肩上有三个环形系钮,器身一侧带曲流,另外一侧带竹节把手,并有一平顶直璧真相盖罩住口颈。全器除足底露胎外,均施以白釉。全器光素无纹,釉色皎洁莹润。不异器形之瓷壶存世未几,本院另藏有一件器形不异,器身饰以凤凰一对的青花三系竹节把壶,有学者猜测二者皆为明初宫庭用茶器。广东台山南宋沈船中,曾出水有雷同造型的锡壶,也有学者据以猜测其为穆斯林利用的汤瓶。

明永乐甜白梅花梅瓶

高25公分 口径4.4公分

甜白釉瓷是永乐时代宫中重要用瓷。这件永乐白瓷梅瓶胎质皎洁过细,釉质平均盈润,圆口略侈,短颈丰肩,敛腹下收,平底,浅圈足。全器以细线刻画纹饰,瓶肩有转枝叶纹一周,间饰弦纹二道,腹部主纹@刻%4OyF5%画或绽%87z73%开@或含苞之缠枝莲花,底边上下饰有弦纹二道, 此间刻画折枝莲花六朵。按照1989 年成德镇珠山明朝御窑厂遗迹的挖掘陈述,永乐前期地层中的甜白釉磁器占所有出土物的98% 以上。据学者猜测,永乐天子大量烧造白色磁器有可能与他燕王时代居于北平,传染元人尚白之民风有关,也有人猜测,大量烧制的白釉磁器不单带有宗教意涵,同时,因其为报酬怙恃之恩所制作的金陵大报恩寺塔,因此白瓷砖搭建而成的,白磁器同时也承载了@天%5WReR%子对怙%B4OL4%恃@的追忆。

三、苏麻离青为饰

明永乐青花一把莲盘

高6.3公分 深5.4公分

口径33公分 足径24.2公分

盘子弧壁,矮圈足。器底露胎,全器以青花为饰。口沿下是海水波澜纹,内壁有莲花、石牙周炎牙膏,榴、菊花等百般花朵共十三朵,外壁口沿下绘卷草纹,壁面画缠枝花草十四朵,近圈足处有回纹一周。盘心主纹饰是莲花、慈菇等扎成的花束。由于外来往来和商业互换等身分,土耳其的托普卡普宫殿博物馆和伊朗的阿德卑尔神庙保藏有大量的十五世纪早期青花磁器,雷同这件作品的青花一把莲盘,在两大保藏中也均可以见到。在阿德卑尔神庙保藏一件同类型盘子,器底有「青花磬口花盘同样」及与代价相干记录的墨书,可让人遐想其畅通海外的情形。

四、色彩釉

明永乐翠青釉三系盖罐

通盖高10公分 内径8.5公分

翠青釉是永乐时代起头创烧的色彩釉,因色彩雷同翠竹之青色而得名。这件盖罐颈部短而微敛,器身扁圆,肩部有三个四瓣花托饰的环形系耳,圈足浅,带平顶直口盖扣于环形系耳以内,是永乐时代独占的罐式。罐里、圈足内及盖内施青白釉,其余施翠青釉。翠青釉以氧化铁为呈色剂,釉面的玻璃质感强,釉内满布气泡状如鱼子,色调淡雅清爽,传世品其实不多见。

五、官样

明永乐青花四时花草纹莲子碗

高10.1公分 口径20.8公分 底径7.5公分

明永乐甜白四时花草纹莲子碗

高10.1公分 口径21.2公分 底径7.5公分

明永乐-宣德龙泉窑青瓷划花莲瓣碗

高6公分 口径15票貼,.2公分 底径5.1公分

这三件碗的器形相类,都是口部微外侈,深弧形壁,上丰下敛,尖底,并带矮圈足,称为莲子碗。三者的装潢纹样结构也几近不异:此中的白瓷碗器内口沿下印波澜纹一圈,周壁印缠枝牡丹、菊斑纹饰各三朵,碗心为折枝菊斑纹。外面口沿下划回纹一道,周壁为略突出的菊瓣纹。青花碗的纹饰与白瓷碗相类,分歧处是在碗心绘画折枝枇杷纹。青瓷碗的外壁为莲瓣,内壁口沿下为回纹一圈,碗心还有五瓣葵斑纹。比照洪武二十六年(1393)烧造供用器皿时,必要先由内府决计制样的划定,可以看到明朝初年,景德镇和龙泉窑两地的工匠,或以印花,或以钴料绘画,或以刻划方法告竣方针的巧思。

对外交换

永乐时代,由于宗教、交际、商业等身分,与西藏及中、西亚世界的交换与互动很是频仍,器物的形制、纹饰也反应了分歧文化间交换的陈迹。皇室崇拜藏传释教,也器重与西藏各教派高僧的来往,犒赏物品傍边包括有贵重的磁器,也建造了很多带有宗教意涵的器皿。另外一方面,朝廷差遣陈诚等经过陆路和郑和经过海路遍及接洽中亚与西亚列国,建造了一批仿照伊斯兰世界金属器、玻璃器器形或纹饰的磁器作品,极具期间特点。透过相异材质器物间的仿照与缔造,可以看到永乐天子踊跃对外交换的需求及诡计心。

明永乐 青花朵莲梵文勺

长33.5公分 宽8.8公分

这是传世独一一件永乐时代的瓷质大勺。这件勺子的尺寸极大,勺口宽而深,握柄颀长。器身表里满釉,只有勺缘露胎,可以猜测勺子是覆烧而成。全器以青花为饰,器内满书青花梵文种子字,器外散点式散布二十四朵莲花。

种子字是诸佛菩萨的意味。景德镇珠山遗迹曾出土一件同形大勺,这类带有种子字及朵莲的瓷质大勺,极可能是皇室的宗教用器,而器外散点式散布的朵莲,也和永乐时代佛经上的装潢十分类似。乾隆天子为了这件大勺出格设置装备摆设了一个鹅形紫檀木座,托座内并刻「乾隆御玩」一行四字楷书和「≡」及「隆」两枚印文,显示乾隆皇对其的器重。

明永乐青花穿莲龙纹天球瓶

高42.2公分 口径9.3公分 底径16.2公分

青花天球瓶硕大淳朴,器身环抱英武雄猛的穿莲三爪行龙,总体气概堂皇稳重,是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永乐青花磁器中的名品。天球瓶的胎体致密,釉面莹润。口略外侈、直颈、圆鼓腹、平底微凹、无圈足。通体绘饰一回顾观望的穿莲三爪行龙,张口吐舌,露牙双目圆睁,阔步张爪,龙身满画鳞甲,雄武强健。瓶颈及布景空地处则绘转枝莲斑纹饰,青花鲜艳浓厚,绘画线条流利,展示此时制瓷的崇高高贵工艺。

明永乐青花人物纹如意耳扁壶

高29.7公分 口径3.6公分

足长12.0公分 足宽8.0公分

如意耳扁壶的器形遭到中西亚陶器及玻璃器的影响。小口,细颈,腹部扁圆,平底无足,颈部双侧各有一弓形耳毗连颈部和肩部。全器以青花为饰,颈上画青花蕉叶纹。腹部两面画山川,肩部及近底处各画仰覆莲瓣纹一周。腹部中心犹如一小景,远景有坡石水费,中景为树石。扁壶一壁有三人,另外一面有二人,共有乐舞人物五名于远山近景间。人物的脸容和衣饰显现外族面孔。人物的姿态与组合和十四世纪伊斯兰乞求干枯泉水再度活动的画作至关类似。以人物作为装潢主题的如意耳扁壶存世今朝所知唯一二件,一件典藏于本院,另外一件保藏于土耳其伊斯坦堡的托普卡比宫博物馆,十分宝贵。

明永乐 青花图案斑纹葫芦形绶带耳扁壶高29.5公分 口径3.1公分

绶带耳扁壶是明朝永乐、宣德时代出产不辍的器形。扁壶器呈葫芦形,上半部直口斜壁,中心颈部收束,下半部腹部扁圆,器腹中心有一道较着接痕,器底带卵形浅圈足,器身上部摆布双侧各以绶带形耳毗连肩颈。

明宣德 青花图案斑纹葫芦形绶带耳扁壶高25.6公分 腹径21.2公分 

明永乐甜白划花葫芦形绶带耳扁壶

高3.2公分 口径13.2公分 

这种器物重要在行旅来往之时利用,器形可以看到马木路克王朝(Mamluk Dynasty, 1250-1517)金属器及陶器的影响。上方渐收的口部,可以避免装盛于其内的水等液体在行进间向外溢出,双侧的双系耳可以用来绑缚绳子,可然后吊系于人、马、骆驼之上,便利挪动。由这四件绶带耳扁壶的器形弧度比例、装潢纹样组合和圈足的凹凸周遭,可以感觉永乐到宣德之间同形器奥妙的变迁轨迹。

承继与仿照

清雍正 青花花鸟纹如意耳

清雍正 青花花果纹如意耳扁壶

两件如意耳扁壶皆为小圆口、短颈、腹部扁圆、平底无足,并在颈部和肩部以如意耳相连。两件颈部皆饰以竹叶,花鸟纹扁壶腹部两面各画梅花一枝,上栖白头翁,间饰竹枝;花果纹扁壶腹部两面刻画果实及枝叶。与明朝永乐时代的如意耳扁壶比拟,清朝雍正时代的扁壶形体较大、腹部较膨圆、釉面泛着淡淡的灰青色。最大的分歧在于,明朝永乐时代的扁壶多为上下接合,而清朝雍正时代的作则为肩摩踵接,是以,足部着地露胎处较似橄榄形,由此也能够看分歧期间工艺习气的展示。




歡迎光臨 台北商旅服務論壇 (https://bbs.goodmm.com.tw/)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