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商旅服務論壇

標題: 三大路線带你品味台灣观光遊(组圖) [打印本頁]

作者: admin    時間: 2021-12-24 14:04
標題: 三大路線带你品味台灣观光遊(组圖)
萍踪早已踏遍世界的大陸客,為甚麼對“台灣遊”仍然如斯怦然心动?

由于,那一方地皮上,总有一些汗青和時空幻化的余音,讓咱们梦萦魂牵;总有一些都會情怀和乡土气味,讓咱们感慨似曾了解;总有一些跨海傳唱的人文景观和掌故,讓咱们不吝千里追寻

汗青念旧之旅

——从郑樂成到蒋介石


國际前驱导報文章 台灣近現代史中“過江名流多于鲫”,难以列数,但有两小我的名字却打下最深的烙印。

一名是“驱荷复台”的民族英雄郑樂成,他開启了台灣近代史的泉源;另外一位就是“兵败逃台”的蒋介石,固然其长短功過仍待後人评说,但他惨淡經营台灣26年(1949年~1975年)的工夫却不容扼杀。

因為時候原因,记者對這两位在台萍踪除蟎淨膚皂,未能逐一遊遍,而是探寻了他们在台灣最初和最後的印记。

台南安平:落日與炮台

1624年,荷兰殖民者强占台灣南部,這一年,郑樂成诞生。1662年,郑在樂成克复台灣後病逝,當時不外38岁,是以台灣人常说:郑樂成為台灣而生,并称他為“開台圣王”。在台灣,处处建有怀念他的郑樂成庙、延平郡王祠、開山庙,范围最為隆重的天然仍是開台地點地台南。

踏上寻访汗青遗址的第一步从赤嵌楼起头。赤嵌楼即荷兰人窃据台灣時制作的“普罗民遮城”原址,本地人民称作红毛楼。因城楼砖瓦均為赤色,又叫“赤嵌楼”。走进赤嵌楼景區,起首映入眼帘的即是名為“郑樂成受降圖”的青铜雕塑,活龙活現地讲述了1662年2月1日的這場受降典礼。

1661年4月21日,郑樂成带领雄師浩浩大荡从金門扬帆东征,九天後,船队从台南鹿耳門登岸摧枯拉朽,一鼓作气克复了赤嵌城。那時的荷兰总督揆一见势不妙,便摆弄缓兵之计,暗示愿意年年进贡,郑樂成决然回绝,攻打揆一占据的“热兰遮城”(今台南市安平區)。颠末9個月的围攻,荷兰人弹尽粮绝,最後不能不挂白旗降服佩服,派人送出降服佩服书。

赤嵌楼的身份曾几經更迭,从郑樂成期間的“承天府”、其子郑經的军械库,到厥後光绪年間毁于地动重修。現在的赤嵌楼已寻找不见荷兰城堡的踪迹,代而取之的是文昌阁、海神庙和蓬壶學堂這些中式亭梁画栋。楼内摆设着荷兰人降服佩服的公约书,和郑樂成與荷军作战的海圖等贵重汗青資料。城楼下分列着九座庞大贝屃碑趺的石碑,為乾隆所赐,上面刻有乾隆亲撰的碑文。赤嵌楼的楼上,另有巨炮及瞭望台的遗址。

赤嵌楼濒临大海,清初台江還没有淤塞前,浪涛可直达城楼下,赤色的砖墙在落日落日下與海水印照,人称“赤嵌落日”,曾為那時台灣八景之一。可是记者达到時尚是正午,并且現在的赤嵌楼距海岸線更有一段間隔,只能遐想“赤嵌落日”的妍丽丰姿。

赤嵌楼邊满是热烈的小吃一条街,云集着棺材板、蚵仔煎、碗粿等各类台灣名小吃摊點,不少店肆還打出“三立電视台来访”“TVBS報道”的招牌招揽主顾。在一家名為森茂碗粿的店里還看到,墙上挂满了曾慕名来访的名流署名的碗,乃至在内里還發明了马英九的名字,有一家名為“小南米糕”的店還挂出“阿扁與马英九赞不停口”的横幅。

记者来到位于台南市土城圣母庙西侧的郑樂成怀念公园,据傳此处為郑氏雄師踏上台灣的第一落脚點。公园构筑不外20年,除“民族英雄郑樂成鹿耳門登岸怀念碑”、郑樂成铜像和一些凉亭修建外别無它物。也许是日落西山的原因,偌大的公暖宮帶,园只有咱们一行四人前来凭吊,显得冷冷静清。

公园邻接香火壮盛的鹿耳門天後宫,這里與郑樂成也很有渊源。相傳郑樂成在攻台前,曾焚香乞求妈祖平風息浪互助,1661年4月30日半夜,船到鹿耳門線外,公然潮流加涨丈余高,使兵船通顺無阻,一举攻陷赤嵌城。战後评功時,郑樂成钦定:妈祖停息風波厥功甚伟,令荷兰教堂改成“天妃宫”供奉妈祖神像,以志护海女神功勋。天後宫里监视香火的人奉告咱们,庙中正殿供奉的一座“黑脸妈祖”泥像,就是郑樂成登台時随船而来。天後宫气概磅礴,斗拱彩绘、飞檐翘角极尽出色绝伦之能事,整座修建楼群一起逶迤延长至鹿耳門溪出海口。

阅尽了嘈杂古城,再回走登岸之路。三百多年後,帆船已逝,战舰阔别,曾商帆云集、鼓角铮鸣的鹿耳門,現在變幻成盐田、鱼塭,唯见海面波灿烂映、風波不兴。

桃园大溪:创痕與再生

慈湖俗称埤尾,位于桃园县大溪镇,是一座人工水库,分先後两湖,以溪水相通。昔時蒋介石是以地風景清疏宜人,與他的老家浙江奉化类似,遂取名為“慈湖”,以怀念慈母王太夫人。蒋介石去世後,灵榇奉厝于此,這里也安顿着其子蒋經國的遗骨。

“蒋介石归天的那天是清明节的深夜,大雨如注,那天慈湖的溪水全数涨起来连成一片……最头疼的是拍蒋公葬礼,為了保持庄严厉穆的氛围,不克不及够打闪光灯,咱们只能支起三角架,渐渐地拍。”在慈湖大門外,切身履历過“两蒋”期間的《结合報》记者吴師长教師為我口述汗青。

不外惋惜的是,慈湖陵园在客岁10月就因民进党政府撤去驻守宪兵而被迫封闭,我也只能止步于绿顶黑柱的大門外。幸線上百家樂,亏陵园外的雕塑公园云集了141座蒋介石雕像,仍可以观光。這些泥像本来散落于台灣各個角落,陈水扁在任時以“去蒋化”為名推廣“去中國化”,遍拆全台蒋介石泥像。颇具目光的桃园县當局彼時却“逆風而上”,采集起這些烧毁的蒋介石泥像,串连县内“两蒋”景點力推“两蒋文化园”之旅,未雨缱绻開放大陸旅客後的商機。

這些泥腰椎貼布,像涵盖了蒋介石各個時代的形象,既有北伐战役時代跃然顿時的勃然雄姿,也有冥思的半身泥像,不外至多的仍是巨细纷歧的手拄手杖立像,泥像背已佝偻,想来描写的是来台今後的蒋介石形象。

最吸引目光的,反却是一座半制品,這座半制品本来是台灣最大最精彩的一座蒋介石铜像,位于高雄。客岁3月13日上午,高雄市當局完成“中正文化中間”更名,去“中正”二字,晚間即撤除中間内的這座雕像。撤除举行了一天一晚上,很多公众声泪俱下乃至下跪抗议,却没能阻拦這場“大卸八块”的勾當。這座泥像被拆成為了200多块运往慈湖,记者3月所见時,铜像已装好大部門,但仍可见這座“伟人”创痕累累破损斑斑。不外4月5日,铜像設計重组完成,重現“两蒋文化园”,并定名為“创痕與再生”。

记者在本年3月擦肩而過的@另%bY852%外%bY852%一大景%wid95%色@——“全军仪仗队”也已在6月重回慈湖,賣力陵园内部保卫,届時在沐日、首要来访及“两蒋”诞辰等节日,人们又可以看到“仪仗队”的演出。封锁半世纪的军事管束區——後慈湖也将从6月19日起開放,與前慈湖相邻的後慈湖,因為具战時批示所功效,自1964年设立5幢战备辦公室以来,终年均為管束进入的神秘地带,鲜有遊人一窥此地庐山真脸孔。

访完慈湖,记者又来到了位于大溪东南邊的角板山行馆,這里清雅幽凉素有“台灣小庐山”之称,且邻接石門水库,齐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之意。在台灣時,蒋介石爱好其四季花木扶疏、绿水绕山,經常携宋美龄来這里小住。整座行馆衡宇由四栋白色的素雅衡宇构成,摆设着大量蒋介石家属的照片和手稿,略略补齐慈湖之門不得入的遗九州娛樂,憾。7月4往後的大陸参观客来桃园则可以一起从大溪宾馆、头寮陵园、铜像公园,到後慈湖、角板山行馆,细细追寻蒋介石在台的踪影。




歡迎光臨 台北商旅服務論壇 (https://bbs.goodmm.com.tw/) Powered by Discuz! X3.3